現今,中國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昔日的“世界工廠”地位岌岌可危,越來越多地制造企業已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國內制造業顯現“倒閉潮”,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飛速上漲,人口紅利已基本消失。制造業,這個曾經創造了中國30年經濟輝煌,擔當中國經濟命脈的產業,當何去何從?
降成本、提效率、升檔次是制造業的必由之路,而“機器換人”是眾多制造業的必然選擇。
基于以上大背景,筆者近5年考察研究了珠三角、長三角、西北等地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包括機器人產業),并作了一些初步分析,供有興趣者參考。
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機器人本質是自動化設備,因此寬泛來講,自動化設備也算作一種機器人。
機器人都有哪些?
中國的機器人專家從應用環境出發,將機器人分為兩大類,即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所謂工業機器人就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根據用途不同,大致可分為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噴涂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碼垛機器人、自動牽引車(AGV)機器人等;而服務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包括:家庭服務機器人、無人機、無人汽車、醫用機器人等。
千億級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
3大因素驅動中國機器人市場飛速發展:1、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2、勞工短缺。3、制造業產業升級需要,“機器換人”不只是單純代替人工,更是提升制造業效率和柔性,提升產品品質的重要手段。
2012年中國機器人裝機量約為2.7萬臺,2013年約為3.7萬臺,2014年約為5.7萬臺,估計2015年約為8.5萬臺,2012-2015的年復合增長率在50%以上,中國機器人市場約占全球的1/4,但國外機器人(包括四大家族:ABB、庫卡、安川、發那科)占據中國市場約90%以上市場份額。
隨著中國機器人市場的迅猛發展,預計未來10-20年年均增長率為20-30%,到2020年機器人市場達到2000億人民幣左右。
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現狀
機器人的5大核心技術:伺服系統、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減速器、精密傳感器。但5大核心技術基本由國外企業壟斷,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占據國內機器人市場不到8%的市場份額,中國機器人企業基本在做機器人系統集成和應用(如廣州明珞),也有研發電機(如匯川)、減速器(秦川)、控制器(固高)、本體(埃夫特),國內機器人企業總體處在機器人產業發展初期,缺少核心技術,更多在低端應用上。
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方向
1、專注核心技術突破,如精密減速器、機器視覺等。
2、系統集成和應用,發揮本土企業貼近客戶的優勢,按照客戶生產需要量身定制機器人或自動化改造方案,并提供及時到位的現場服務。做“客戶身邊的自動化改造伙伴”。3、經濟型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中低端的高性價比的機器人本體,讓客戶能在2年左右時間收回投資。如生產低成本的6軸關節機器人,桁架機器人等。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命脈,制造業當自強,自動化改造是關鍵,中國機器人企業任重道遠!